木妈妈,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木妈妈→

木妈妈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生活百科 > 「儿童知识」少儿知识问答大全

「儿童知识」少儿知识问答大全

2024-01-07 07:16:07生活百科作者:tonylate
今天我们来聊聊儿童知识,以下6个关于儿童知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本文目录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五篇】儿童科普知识资料大全【三篇】儿童科普知识大全已出炉,快陪孩子一起涨知识吧!儿…

今天我们来聊聊儿童知识,以下6个关于儿童知识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母婴知识。

本文目录

  • 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五篇】
  • 儿童科普知识资料大全【三篇】
  • 儿童科普知识大全已出炉,快陪孩子一起涨知识吧!
  • 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10篇】
  • 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6则】
  • 儿童应该知道的科普知识问答
  • 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五篇】

    【 #亲子教育# 导语】科普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而教师给予的正确引导、鼓励,又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下面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五篇】,欢迎大家的关注。 1.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   地震的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2.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   白炽灯的发光原理:   简单来说,白炽灯里面的灯丝是钨丝,其主要成分是钨。当钨丝通电时,由于钨丝的电阻式电能转化成内能,将钨丝加热,温度升高,一般金属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光(铁受热变红也是发光),就是内能有转化成光能。这就是白炽灯发光原理最简单理解。   为什么选钨丝,那时人们长久以来经验的结果。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传说他试验了包括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和人的头发在内的一千多种(也有说两千多种)材料,很多不适合作灯丝。主要原因是内阻小,或者熔点低,或者亮度不合适等等。最后爱迪生选择的并不是今天我们广泛采用的钨丝。具体是什么,我忘了。后来人们经过多次改进才选择了钨作灯丝。   钨丝发光跟核裂变或者核聚变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过程中除了钨丝被加热,部分省化成整齐外并未发生什么变化。 3.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   太阳发光原理:   太阳内部有许多的可转换的氢原子,它们聚变成氦原子,在聚变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能量并通过太阳的各种活动挥发出去。(简单来说就是核聚变动)我还看过是因为太阳中的粒子速度十分快在太阳内部,4个氢原子发生氢核聚变缩合成一个氦原子,放出巨大能量,这能量就是光和热。   太阳是利用核聚变发光发热的,当两种很轻的原子核在高温下相遇时(比如氦和氢),会合成新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为它时刻都在进行核聚变这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受到科技研究手段的局限,虽然各种各样的有关太阳能源的猜测相继提出,却总是找不出足够的科学依据。大约一百年前,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们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出太阳中的分子在引力的作用下会向中心坍缩。在着坍缩过程中,分子的动能会变成热能。所以太阳维持着它极高的温度,辐射出光和热。   本世纪三十年代起,随着原子核结构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当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靠近时,会发生聚变,形成新的原子核,并且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为解释太阳的巨大能源的来源提供了新的理论。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把聚变的理论推广到太阳。他认为太阳内部高达2000万度的高温下氢原子聚变为氦原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根据这些核聚变计算出的太阳能量释放值与观察值相当吻合。 4.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   荧光棒发光科学原理:   古代用豆油点灯,豆油的化学成份属于某种酯类,它燃烧起来,就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发出光芒。荧光棒的发光原理类似,A液中的酯类与B液中的过氧化氢混合以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从而刺激荧光染料发光。不同的是,豆油燃烧除了发出光芒,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荧光棒发光的同时并不产生热量,因此它属于“冷光源”。   荧光棒是一种仿生学的产物,它模拟了某些生物(例如萤火虫)的发光原理。由于它是冷光源,不产生热量,因此发光的效率很高(油灯大部分的能量都变成了热量,只有很少一部分变成光能)。它同时还具备另外一些独特的优点,因此不光可以用在娱乐上,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比方作为夜间信号、军事照明、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等。 5.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合集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   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两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曾经达到约5880万公里,而在2018年两者之间的距离将达到5760万公里。但在2003年的8月27日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约5576万公里,是6万年来最近的一次。   不过据天文学家推算,在从公元1600年到2400年这800年间,火星与地球的近距离只能排在第三位。根据推算结果,到2366年9月2日,两者之间的距离将为约5571万公里。而到2287年8月28日,两者将更为接近,距离为约5569万公里。   一般来说,火星和地球距离近的年份是最适合登陆火星和在地面对火星观测的时机。

    儿童科普知识资料大全【三篇】

    【 #亲子教育# 导语】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下面 考 网为各位家长整理了儿童科普知识资料大全【三篇】,欢迎大家的关注。   【篇一】   如果地球上的冰全部溶化,海面会上升多少?   导读:根据记载,在距今5000年的绳文时代,只因年平均气温上升2℃,海水就进到了日本关东地区的中心地带,现在各地还有残留的贝冢。大概那时有的地方海平面就上升了近5米。   地球上的冰有88%以大陆冰河的形式被固定在南极大陆,11%被固定在格陵兰,其余的在北极海的岛屿及其周围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山脉。   冰河的厚度在南极平均为1.9千米,格陵兰为1.5千米。   如果这些冰全部溶化,那么海平面就要上升66米左右。   根据记载,在距今5000年的绳文时代,只因年平均气温上升2℃,海水就进到了日本关东地区的中心地带,现在各地还有残留的贝冢。大概那时有的地方海平面就上升了近5米。   我们通过过去地质时代的调查情况来看,从2亿年前的中生代到6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极地似乎没有冰。据说如果南极的平均气温上升10℃左右,就会变成类似那个时代的湿暖气候。   现在人们还搞不清楚气温变化的原因,因此,这也是需要你们探索的课题。   【篇二】   为什么手指能再造?   十指齐全的人恐怕不一定会体会到丧失手指的人生活上的不便。如今的医学水平已能使断臂、断指再植成功,那么可否给缺指者移植别人的手指呢?   手指再造是百余年来外科医生的奋斗目标,再造手指的方法亦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剥皮的同种异体手指已移植成功。   手指由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血管、骨与关节及肌腱构成。皮肤与神经血管由于抗原性强,异体移植后不能长久存活,短期内即会被受体排斥掉。因此异体手指必须剥除抗原性强的皮肤组织及神经血管后才能移植。但是,骨的抗原性亦与皮肤差不多,一只手指无骨骼就等于无支架,无法发挥作用。所以要使异体手指移植能长期存活,必须降低骨的抗原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把异体手指深低温冷藏一时期,或先行放射线照射,然后剥皮,仅仅把骨——关节——肌腱的手指综合组织进行移植。然后从缺指者的身上取皮管或皮瓣去包裹营养无皮的异体手指,使异体手指存活。   【篇三】   骨骼为什么非常坚硬?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所以它的组织特别坚硬。骨骼分为骨皮质与骨髓质两部分。真正坚硬无比的是骨皮质,而骨髓质半空心,宛如丝瓜筋络,是制造血液的“工厂”。   骨皮质如此坚硬,究竟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下面有一张成分配方:水50%、脂肪15.75%、有机物(骨胶质等)12.4%、无机物(钙、镁、钠、磷等)21.85%。正是这些物质所构成的组织结构才保证了骨骼有一定的坚硬度。科学家发现,骨皮质里的组织结构特别精致,好像钢筋水泥一般。骨的有机物宛如钢筋一样,组成网状结构,有层次地紧密排列,使骨骼具有弹性与韧性。骨的无机物,特别是钙与磷结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会紧密地充填在有机物的网状结构中,像钢筋水泥中的水泥一样,使骨骼具有了相当的硬度与坚固性。   以人胫骨为例,纵向拉力强度,钢为4240千克/平方厘米:骨次之为930~1200千克/平方厘米;洋松为64.5千克/平方厘米;花岗石仅为50千克/平方厘米。纵向压力强度也是钢,骨次之,花岗石第三,洋松最差。骨还有优点,即密度较低,仅1.87~1.97克/立方厘米,比洋松略大,比钢与花岗石都低,虽然质量较轻,但却有远胜花岗石的承受拉力与压力的能耐。有人测定,新鲜股骨、胫骨和肱骨的抗压强度,分别达902千克、780千克和722千克。在对其进行弯曲试验时,可承受不断裂的负载,股骨为393千克,胫骨为237千克,肱骨为215千克。骨骼的坚硬与韧性真是让人惊叹!

    儿童科普知识大全已出炉,快陪孩子一起涨知识吧!

       【一】为什么人高矮不等?   世界上,有的人长得高一些,有的人长得矮一些,这是正常现象。   那么.身体长得高或矮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首先是遗传因素造成的,这主要是指父母的身高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爸爸、妈妈是高个子,孩子的个子也比较高;相反,爸爸、妈妈是矮个子,孩子的个子也比较矮。   还有,体育锻炼对长个儿也有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爱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长得要高一些。   另外,营养的好坏对身体的高矮也有影响。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如果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身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为了给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定不要挑食、偏食。有这种坏毛病的人,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最近,科学工作者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人体里含锌量的多少也是影响人的身高的重要原因。怎样增加人体的含锌量呢?一是平时多吃些含锌量较高的食品,如瘦肉、鸡蛋、鱼、牛奶、动物的肝脏什么的。二是在医生指导下吃点药。这种药已由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出来了,名字叫硫酸锌片,个子比较矮的小朋友不妨吃点试试看。    【二】骨骼为什么非常坚硬?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所以它的组织特别坚硬。骨骼分为骨皮质与骨髓质两部分。真正坚硬无比的是骨皮质,而骨髓质半空心,宛如丝瓜筋络,是制造血液的“工厂”。   骨皮质如此坚硬,究竟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下面有一张成分配方:水50%、脂肪15.75%、有机物(骨胶质等)12.4%、无机物(钙、镁、钠、磷等)21.85%。正是这些物质所构成的组织结构才保证了骨骼有一定的坚硬度。科学家发现,骨皮质里的组织结构特别精致,好像钢筋水泥一般。骨的有机物宛如钢筋一样,组成网状结构,有层次地紧密排列,使骨骼具有弹性与韧性。骨的无机物,特别是钙与磷结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会紧密地充填在有机物的网状结构中,像钢筋水泥中的水泥一样,使骨骼具有了相当的硬度与坚固性。   以人胫骨为例,纵向拉力强度,钢为4240千克/平方厘米:骨次之为930~1200千克/平方厘米;洋松为64.5千克/平方厘米;花岗石仅为50千克/平方厘米。纵向压力强度也是钢,骨次之,花岗石第三,洋松最差。骨还有优点,即密度较低,仅1.87~1.97克/立方厘米,比洋松略大,比钢与花岗石都低,虽然质量较轻,但却有远胜花岗石的承受拉力与压力的能耐。有人测定,新鲜股骨、胫骨和肱骨的抗压强度,分别达902千克、780千克和722千克。在对其进行弯曲试验时,可承受不断裂的负载,股骨为393千克,胫骨为237千克,肱骨为215千克。骨骼的坚硬与韧性真是让人惊叹!    【三】昆虫之间是如何说话?   昆虫之间,特别是雌雄之间的会话,是通过气味、鸣声、光、色等进行的。   昆虫依靠气味的会话是通过触角闻味进行的。同一种类的昆虫,一方嗅到对方发出的“性信息素”,就能准确无误地交尾。   这种例子很多。蟑螂成群聚集在隐蔽的地方,是靠粪中所包含的   “集合信息素”的气味。臭大姐的幼虫是靠气味群居在一起,如果敌人接近,便放出浓浓的气味,以此通知同伴有危险赶快逃散,这叫“警报信息素”。它们还能用不同浓度的气味发出集合或逃散的不同信息。蚂蚁一发现食物就从腹部的末端分泌出“路标信息素”,在地面布出一条有气味的路以告诉同伴。蝉和秋鸣虫的雄性是用叫声来招引雌性的。雌性的浮尘子是利用腹部振动带动稻叶和稻茎振动而与给雄性信息的。   萤火虫雄性和雌性的会话是靠光。种类不同的雌雄萤火虫,发光的节奏也不同。雄性的白蝴蝶,是根据翅膀的颜色来识别雌性的。    【四】五岳是座什么山?在哪里?   岳,就是高大的山。五岳,就是五座大山。这五座大山分别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地方,而且各有特色。东岳是山东的泰山,雄伟奇特。南岳是湖南省的衡山,传说有一个火神住在山顶,他名叫祝融,山上都是云雾,人们看不到山顶的真面目。西岳是陕西省的华山,非常惊险,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北岳是山西省的恒山,有好几百里长,据说我们的祖先舜,在4000多年前到过这里。中岳是河南省的嵩山,以少林武术出名的少林寺就在这里。古人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说游了五岳,别的山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提示:五岳是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封的,汉武帝是个有本领的皇帝,所以人们就沿用了他的说法。

    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10篇】

    【 #亲子教育# 导语】科普就是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接触科学的世界,让科技走近生活,在孩子的心中早日埋下科学的种子。以下是由 为您带来的《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10篇】》,供您品鉴。 1.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风筝为什么可以飞上天?   放风筝时,人们总是牵着风筝线,迎着风奔跑。风吹在风筝的"身体"上,就会产生一个压力,把斜着风筝托起来。由于风筝很轻,只要风筝线足够长,风的压力就能把风筝托得越来越高。风筝的下边常常拖着很长的"尾巴",它不光使风筝飞舞时显得好看,也能使风筝在天空中飞得更平稳。 2.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远山为什么是蓝色的?   大千世界里,物体的颜色千差万别,将整个世界装点得五彩缤纷,但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大山的颜色,大山有的是光秃秃的石头山、红土山,还有绿草成茵,树木成林的花果山。如果我们离大山很近,看见这些山各有各的颜色。当我们离大山很远(几十公里以外)。并且天气晴朗时,则不管是什么样的山都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首先要从空气对光的作用说起,地球上方的大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一些微小颗粒(如尘埃微粒),当阳光穿过大气时,要发生散射现象,即光照射到小颗粒上,又向四处散开,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光。正是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色彩。   月球周围没有大气,登月宇航员看到的月球上空是黑暗的。如有一束光射进窗内,且室内有烟雾或尘埃,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束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但是大气对不同颜色的光散射强度不同,散射蓝紫光最多,散射红光最少,散射出的的蓝紫光可达红光的10倍以上。由此看来;空气主要将阳光中的蓝光散射到四面八方,使你在晴朗的天气里仰望天空,是蔚蓝色的,这是空气中的蓝色散射击光射入你的眼睛,便使你产生了蓝色的视觉。   那么,远山的蓝色也是由空气中的蓝色散射光引起的吗?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大山本身的颜色哪里去了呢?原来,空气除了对光有散射作用外,还有吸引作用。由于远山和我们之间隔着厚厚的空气,远山的反射光会被空气不断吸引和散射,使其本身的颜色变得很弱,完全被空气中的蓝色散射光的颜色所掩盖。这样,当远山的反射光与空气申的蓝色散射光一同射入你的眼帘时,你便觉得所有的远山都是蓝色的。 3.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蜡烛的火焰,里外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点着一支蜡烛,仔细观察它的火焰,你会发现它大致可分三层:最里边的一层叫焰心,它靠近蜡烛芯,光很暗;往外,又宽又亮的一层叫内焰;最外面既薄又不很亮的那一层叫外焰。   现在,只要用一把铅笔刀来实验一下,你就会弄清上面的三层各由什么组成了。首先,你把刀子插到最暗的焰心,过一会儿迅速取出,会发现,小刀上凝了一层蜡油。这说明,在这一层里,石蜡刚刚蒸发并没有燃烧。然后,等刀子凉了,你把它的另一面插到最亮的内焰,过一会儿抽出来,会发现小刀上出现r一层黑末。这说明,这儿的蜡蒸气刚刚分解,变成了灼热的碳粒,它们依然没有燃烧。不过正是这些灼热的碳粒,使这里特别明亮。最后,你把带有碳粒的小刀放到火焰的最外层,这儿虽然不够亮,却最热,过一会儿,小刀上的碳粒就不见了。这说明小碳粒正是在这里和空气中的氧气相结合,生成二氧化碳的。   你也可以不用铅笔刀,而只用一根火柴来说明上面的问题:请你用拇指和食指卡住一根火柴的两头,再快速地把它横在火焰中间,使这根火柴可以同时接触火焰的三层,稍停一下拿出,你会发现被烧焦的两小段,正是位于火焰外焰的那部分。 4.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久置的红薯为什么更甜?   我们直观上能看到,红薯放久了水分会减少很多,皮上起了皱纹。水分的减少对于甜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原因有两个:一是水分减少相对增加了红薯中糖的浓度。二是在放置的过程中,水参与了红薯内淀粉的水解反应,淀粉水解变成了糖,使得红薯内的糖分增多了。因此我们吃起来就会感到放置久的红薯比新挖出土的红薯要甜。 5.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6.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为什么电饭煲在饭熟时可以自动停止煮饭?   当饭煮好了,电饭煲便会自动停止煮饭的功能,以免把饭变成"焦饭"。你可能以为它里面有一个时间控制器,所以会自动关上。但是,有时候我们会煮很多饭,有时候少些,烹调所需要的时间也各有不同,不可以用时间的长短来控制它。   其实电饭煲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懂得一点点物理便可以了解。当饭煮好的时候,电饭煲内的水便会蒸发,由液态转为气态。物体由液态转为气态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叫做"潜热"。这时候,温度会一直停留在沸点。直至水分蒸发后,饭煲里的温度便会再次上升。电饭煲里面有温度计和电子零件,当它发现温度再次上升的话,便会自动停止煮饭。 7.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为什么往油和水里加些肥皂水后它们会相溶?   当肥皂水注入油和水里后,肥皂水就起到了乳化剂的作用。   所谓乳化就是指为了使原来不能混合的两种液体混合起来,把其中一种液体变成微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这种乳化的液体就叫乳状液,它不同于溶液。乳化剂是指为了简化乳状液的制造工序,并使其保持稳定而添加的物质。   乳化剂中既有使油分散在水中的,也有使水分散在油中的。   肥皂水能使油分散在水中。除肥皂之外,油酸钠、水胶、皂角苷、白蛋白、卵磷脂、酪蛋白等均可使油分散在水中。   相反,有些物质则可使水溶在油里,如重金属肥皂,含水羊、毛脂、松脂等。 8.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卫生球为什么接触空气就变小?   把卫生球放在一个地方不动它,它也会一点点地挥发,时间一长就全部挥发掉了。人们就是利用卫生球的这种挥发特性来防虫的。   在放衣服的箱柜内,卫生球挥发的气味会遍布每个角落,这样就能防止衣服被虫蛀了。   如果把卫生球装进小瓶子里盖上盖或者用塑料袋密封起来,它就不能挥发,也不会变小了。因为装在小瓶或塑料袋里的卫生球,一旦挥发的气味饱和后,它就不再挥发了。这就如同盛在脸盆和瓶子里的水一样,盆中的水会不知不觉地慢慢蒸发掉,而装在密封瓶子里的水却不会蒸发。   卫生球也叫"臭球"或"樟脑丸",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 9.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为什么说幼儿不要过早学电脑?   目前,一些家长为了在启蒙期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2—3岁时就开始接触电脑,希望电脑能够使自己的孩子在走向科技世界的起点上"抢先一步"。而有关专家提醒,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是弊大于利的。   1.电磁辐射影响幼儿脑细胞的发育。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前,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之中,这将影响他们正在发育的脑细胞。   2.对眼睛不利。电脑的互动性和它精美的运动声画效果,对幼儿甚至成人都有无法摆脱的魔力。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这对幼儿的眼睛十分不利。   3.影响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3—4岁是训练孩子记数、思维能力的时期,若用电脑来代替大脑,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长期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而且长期使用电脑也容易使人的思维模式单调化,限制人思维的流畅性。   4.影响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大量的信息将使幼儿惯于揣测答案,导致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以致形成初浅的思维习惯,影响幼儿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影响社会技能的发展。幼儿正处于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与伙伴的交往是获得这一技能的重要途径。但过早关注电脑,易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眷恋,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下降,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因缺乏与人沟通的体验,也将影响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6.所学的知识跟不上科学的发展。电脑知识的更新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原来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电脑发展的趋势是操作越来越简单,学起来越来越容易。如果你没有将自己孩子培养成一个电脑专家的梦想,而只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将电脑作为工具使用的人,就没有必要学得太早。   教育学专家认为,对3岁以内的幼儿而言,语言的发展、手脑的协调以及肌肉的发育更为重要。应让孩子从小多做一些动手的创造性游戏,多与小伙伴玩,着重培养他们为人处事和处理具体事件的能力。3—4岁幼儿教育重点不在于智能的开发,而在于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融洽、关爱的家庭氛围,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责任感。即使有条件学习电脑,每天也不宜超过一小时。应该从介绍电脑的组成、名称、作用及各种功能入手,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学习掌握一些控制鼠标,电脑绘画,幼儿专用"教育游戏"软件,训练幼儿手、眼、脑的协调及逻辑思维能力。学龄前儿童上网时,父母应该陪在一旁,帮助孩子有选择的进行网上活动,并注意启发他们的创造性。若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那就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10.儿童科普知识甄选合集   火柴燃烧为什么有火苗而木炭燃烧没有火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火苗是什么。   化学家经过研究知道,火苗是能燃烧的气体的燃烧现象。做饭用的煤气,气焊用的电石气(乙炔),都是能燃烧的气体,所以,这些气体一点就有火苗。   可是,火柴、木柴并不是气体,为什么把它们引着以后也有火苗呢?   火柴、木柴虽然不是可以燃烧的气体,但是,它们一旦被火烧着时,就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很快放出可燃的气体,这气体又随着燃烧起来,形成了火苗。   那么木炭燃烧为什么没有火苗呢?原来,在木柴加工成木碳的过程中,木柴里的可燃气体早就跑得差不多了。在它燃烧的时候,很难再生出什么可燃烧的气体了,所以就没有什么火苗了。

    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6则】

    【 #亲子教育# 导语】科普知识是培养孩子科技素质、科技意识的关键,所以学习科普知识不仅对新一代科学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6则】,供大家的参考。 1.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一   风筝为什么可以飞上天?   放风筝时,人们总是牵着风筝线,迎着风奔跑。风吹在风筝的"身体"上,就会产生一个压力,把斜着风筝托起来。由于风筝很轻,只要风筝线足够长,风的压力就能把风筝托得越来越高。风筝的下边常常拖着很长的"尾巴",它不光使风筝飞舞时显得好看,也能使风筝在天空中飞得更平稳。 2.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二   为什么糯米吃起来是粘的?   我国根据米煮熟以后的粘性,把米分为粘的和不粘的两类,把粘的称为粳米,不粘的称为籼米。最粘的米称做糯米或江米。糯米不透光,看上去是乳白色像蜡一样,吸水性小,加热糊化的温度也较低。糯米吃起来很粘,是由糯米里所含的淀粉特性造成的。米里含有淀粉,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这种淀粉的成分有两种:一种叫直链淀粉,大约由500个葡萄糖分子组成,连接起来排列成直线状,一种叫支链淀粉,大约由1000个以上的葡萄糖分子组成,排列成分枝状。米里的支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粘性大。相反,米的支链淀粉成分高的,煮熟后粘性小。糯米有80%以上或全部是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成分极少,只占1%左右。籼米只有直链淀粉。粳米的直链淀粉成分比籼米要少。 3.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三   葡萄为什么会爬架子?   葡萄原来是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植物,它没有粗壮直立的树干,只有攀附在周围的树枝上生长,它们才能得到充足的阳光。   那么,葡萄是用什么来攀缘的呢?原来,它的枝上的卷须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在空中旋转摆动,不过这种摆动很慢很慢,用眼不大容易看的出来。当卷须一旦碰上树干或柱子时,它就会很快的卷在上面,缠牢以后,就不会掉下来。一根缠牢的葡萄蔓,挂上几公斤重的东西也拉不断。除了葡萄以外,丝瓜、苦瓜、葫芦等也都会爬架子,人们把这些会爬架子的植物叫做攀缘植物。 4.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四   为什么天空中的云会有不同颜色?   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有好多种不同颜色,有洁白的云,有乌黑的云,有灰色的云,还有红色和黄色的云。   其实,天上的云都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层的厚度不同,阻挡阳光的能力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当云很薄很少时,阳光照在上面,呈白色;云变厚的时候,阳光只能透过很少一部分,看上去云就是灰色的;如果云很厚很厚,根本透不过阳光,就成为黑色的了。 5.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五   汽车冒出的烟为什么有黑有白?   汽车冒白烟还是冒黑烟这与汽车烧什么油有关系。烧汽油的汽车冒出的烟一般是白色的;烧柴油的汽车冒出的烟是黑色的。另外,汽油、柴油没有全部燃烧,一些小碳粒从废气中排出,或者机器出了毛病,润滑油烧着了,也会冒黑烟。这时,汽车就出毛病了。 6.简单易懂的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六   泥地骑自行车为什么费劲?   在泥路骑车,车轮对地面的压强超过了地面弹性强度,地面被压深了。只有使劲才能使车轮从泥沟里抬出来。车轮陷得深,摩擦力也增大,就要加倍用力才能克服摩擦力。因此,泥路骑车要比在马路上费劲。

    儿童应该知道的科普知识问答

    【 #能力训练# 导语】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下面是 忍了的儿童应该知道的科普知识问答。欢迎阅读!   篇一   1、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80吨)。   2、一个水龙头滴水,15分钟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会浪费多少吨水?(7吨)   3、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4、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白头叶猴属于我国哪一级保护动物?(一级)   6、请说出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灾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人祸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断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7、1980至1995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多少?(1.8亿公顷)   8、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100多亿元,400多亿元)   9、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多少?(3%)   10、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多少?(90%)   11、随着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均供水量已经比25年前减少了1/3,请问,如今世界的缺水现象已经影响到多少个国家?(80个国家)   12、汞、镉、铬、铅、砷是一类污染物,对人体危害很大,被称为“五毒”。这些污染物随废水进入水体后,被浮游生物吸收,小鱼吃浮游生物,大鱼又吃小鱼,人又吃污染后的鱼类,污染物会逐渐的聚集到人体内,我们称这样的关系为什么?(食物链污染)   13、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14、如果缺少什么?地球上所有生物将会全部灭绝,人类也不例外?(空气和水)   15、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人体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在吸入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后,它会进入人体的血液,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要比氧气强250倍,它很快抢占血液中氧气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位置,造成大脑和躯体缺氧,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   16、烟尘是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直径很小,其中小于10微米的可以长期在空气中飘浮,叫什么?大于10微米的,能较快地降落地面上,叫什么?(飘尘、降尘)   17、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北方有一座城市被烟尘遮盖了城市上空,在卫星拍摄中失去了踪迹。这座城市的名称叫做什么?(本溪市)   18、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6月5日)   19、污染者负担原则是什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20、我国七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请你按污染的严重程度顺序排列(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篇二   1、每年我国产生多少垃圾?(8000多万吨)并且每年以多少速度在增长?(10%)   2、垃圾有什么危害?(1、污染土壤、地下水、大气等,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2、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3、1952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两个月内造成1.2万多人死亡,请问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燃煤产生的废气污染)   4、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如羊会得白内障变成盲羊,猎人随手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口福,天上飞的野鸟因视力不好,辨不清方向而误闯百姓家里,就连河里的鱼也是盲鱼,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请问。这是为什么?(这一地区的上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所造成的)   5、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20—30公里)   6、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使用的化学材料如氟里昂等挥发到空气作用的结果)   7、每年的国际臭氧层日是那一天?(9月16日)   8、过多的紫外线伤害会导致什么疾病发病率?(角膜炎、白内障)   9、12亿人口是多少?不妨给出一些形象的说法: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在地球的赤道,可以绕地球多少圈?(50圈);全国人民一天吃掉多少万吨粮食?(78万吨);多少万吨肉?(4万吨)。   10、现代家庭居室中存在什么污染?(人体污染,建筑材料污染、家电污染、厨房污染、杀虫剂污染)   11、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我国的植树节?(3月12日)   12、为什么在城市上空看到的星星没有农村天空的多,月亮也没有这么明亮?(城市上空由于大气污染遮盖了来自天空的光亮是人工白昼造成的光污染,日落之后,繁华的街道和广场上广告牌、霓虹灯把城市夜晚映照如同白昼。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上空的明暗对比度)   13、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多少?(90%);空气中的氧气将减少多少?(2/3)。   14、光污染分成哪三类?(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建筑物表面反射阳光光线的白亮污染,夜间广告灯、霓虹灯、路灯的人工白昼污染,室内娱乐场所各种彩色光源产生的彩光污染)   15、随着城市沿街设施的兴建,光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请问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努力预防光污染的危害?(楼房建筑及装潢少用境面、玻璃等,多用光反射系数小的材料。加强广告灯和霓虹灯的装潢管理,不宜使用功率大的强光源。若光线太强,办公楼和居室可用双层窗帘调控。在建筑群周围栽种花草,调节采光环境。)   16、说出噪声的几种主要来源?(工厂各种机器设备产生的工业噪声;汽车、火车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产生的交通噪声;建筑工地的打桩机、搅拌机、推土机等产生的建筑工地噪声;公共场所及家庭的生活噪声)   17、噪声有那些危害?(噪声对人的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和消化系统都会产生危害)   18、家庭污水从哪里来?(厨房、厕所、洗澡等)   19、地球表面有百分多少的地方被水覆盖?(70%)   20、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量的几分之几?(1/4)   篇三   1、造成我国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用废纸生产再生纸,有什么好处?(不砍伐森林,节约木材;省去原木加工处理程序,节约投资和减少废水排放;减少水、电、煤的消耗,节约能源;减少垃圾、节省土地使用。)   3、发生赤潮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鱼虾死亡?(因为海水中大量的浮游生物飘浮在海面上,不仅会消耗完水里的氧气,而且还阻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再加上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4、赤潮如何对人产生伤害?(人类食用被赤潮污染过的鱼和贝类会导致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   5、每年长江给东海带来的污水有多少?(166亿吨)   6、如果漱口时一直让水流不停,每刷一次牙就浪费多少水?(3升以上的水,3千克)   7、猫头鹰是什么动物的天敌?(老鼠)   8、如何有效减少塑料垃圾?(一是尽量不购买、不使用;二是重复使用、避免一次性。)   9、土壤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的活动和气候的变化)   10、肉、蛋、鱼的药物残留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的?(用被污染的饲料喂养畜、禽和鱼,防病治病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11、保鲜剂的作用是什么?一般用于什么地方?(作用是防止食品发霉、腐烂,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常用于火腿、香肠、鱼、肉罐头等食品的制作上)   12、过多食用色素,会危害身体健康,生活中的色素一般用在什么地方?(用于冰激凌、糕点、清凉饮料、鱼干、果酱等各种食品)   13、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14、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由哪些部分组成?(由太阳、叶片和蓓蕾三部分组成)   15、空气主要由什么组成?(氮气、氧气、臭氧,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气体)   16、地球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臭氧层是大气中很重要的一层,它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使他们免遭过量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17、多少支香烟的毒素可以杀死一头牛?(20支)   18、平均多少时间就有一个人因吸烟而死亡?(10秒钟)   19、一氧化碳是有害物质,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百分之多少来自汽车尾气?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80%,主要是由于汽油燃烧不完全的原因,越是交通高峰期,汽车跑不起来,走走停停,产生的一氧化碳就越多)   20、为什么不宜在交通干道边停留过久?〖因为在交通干道边机动车尾气所排放的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等)是其他地方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空气污染大,危害身体健康〗   21、南极边缘的冰川为什么脱离南极大陆?(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儿童知识」少儿知识问答大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母婴知识,敬请关注木妈妈,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头条内容
    木妈妈QQ交流群

    xxxxxxxxx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木妈妈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木妈妈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木妈妈 © 2018-2022 mumama.cn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